华大主页
首页 资讯 消息 人物 观点 影像 报道 读图 观景 视频 悦读 荐书 影视 文化 科技 生活 美食 旅行 养生 运动

资讯

要闻

人物

观点

滚动微博墙

华大微新闻 华侨大学报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林怀艺:人民政协的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9-11 16:00:03   来源: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先期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构成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2019年9月20日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对我们继往开来,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要坚持性质定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是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和地位作用的重要方法论。

人民政协的中国特色,体现在: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但这种领导不是包办代替,而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第二,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使和合、协商、审议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顺应人民政协的前进方向、发展要求,获得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从而实现了与人民政协在精神上的相通和相映,并且成为展示人民政协形象的精神力量;第三,实现了党派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人民性寓于党派性之中,党派性则因人民性的“普照之光”而超越了西方政党政治的狭隘眼界,获得了“立党为公,执政(参政)为民”的政治特质;第四,推进协商民主和调动积极性的利器。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而“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邓小平)。近年来,人民政协的协商内容和形式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充分体现了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等人民民主真谛;第五,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依据。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多党合作制度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中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作为实行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也因而成了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成为国家治理工作和活动的一项重要制度依据。

人民政协的国际比较,是将人民政协与国外的上议院、国外类似的协商机构和协商形式、社会主义国家的统一战线组织等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映衬人民政协的中国特色。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第一,人民政协坚持不向国家权力机关发展、不搞两院制的原则,这一点对于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至关紧要;第二,人民政协在利益代表性、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助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等方面,具有国外类似协商机构、协商形式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三,人民政协与实行共产党单独执政制的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统一战线组织相比,在政治包容性以及结构的广泛性、代表性和进步性等方面,也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在人类设计的一系列制度中,用来调节政治关系、建立政治秩序、维护政局稳定、推动国家发展的政治制度,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人民政协在中国政治制度中的殊荣,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党派主观意志的产物。从宏观上讲,是顺应了近现代中国社会运动的规律,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选择社会主义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并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是同一进程、相向而行的;从中观上讲,是顺应了统一战线对“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的需要,因而人民政协具有极为宽阔的活动舞台;从微观上讲,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中以有为谋求有位,从而树立了人民政协的良好形象。

在未来的征程中,人民政协有理由更加坚定在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上的自信,有理由更加坚定拒绝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由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由人民政协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由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决策,由人民政府执行实施,是“中国效率”的制度性保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只要人民政协在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上下更大功夫、在加强思想引领和广泛凝聚共识上下更大功夫、在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上下更大功夫、在强化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责任担当上下更大功夫、在汲取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上下更大功夫,就一定能够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无相关信息

友情链接

图片出错 图片出错 图片出错 图片出错
中国侨网 新华网福建频道 福建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 港中文网
旧版入口

联系我们

泉州校区地址: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华北路269号
邮编: 362021 电话: 0595-22693560

厦门校区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
邮编: 361021 电话: 0592-6160171
投稿邮箱: gaojian@hqu.edu.cn

二维码

华侨大学新闻中心微博 华侨大学新闻中心微信 华侨大学报官方微博 华侨大学报官方微信
"用手机扫一扫相应二维码马上关注!"

版权所有 2008-2016 华侨大学

闽ICP备05005476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